<幸福抗疫篇>特殊學習需要學童及家長的抗疫小貼士幸福抗疫篇
28-04-2020
最近肺炎病毒肆虐,不少機構和公司都實施了在家工作的政策。家長不用上班,全港學校亦進一步延長停課。家長除了擔心防護物資不足而四處張羅,肩上亦多了不分日夜、密切照顧孩子的重任。各方面的壓力相信令很多家長出現不同的情緒,好像煩躁、焦慮、擔憂、沮喪,自責等等。如果沒有採取合適的方法處理,這些負面情緒很有可能像埋下定時炸彈一樣,不知何時會爆發。另外,學校和其他機構的運作受影響,很多日常活動或支援活動需要暫停,因此疫情可能為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孩子的家長帶來額外的煩惱。這些突如其來的改變不知道為你的情緒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家長情緒健康對孩子的影響
一項研究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2016) 指出,家長越焦慮,孩子越容易出現學習、社交和自律問題。換言之,當家長經常感到緊張、煩躁、憂慮,孩子則較容易出現擔心自己能否完成學校功課、不知道如何令同學喜歡自己、覺得很難循規蹈矩、常被指撒謊或不老實等情況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2016)。與此同時,孩子的情況亦會觸動父母的反應,可見家長的情緒健康對孩子,甚至整個家庭都有重要的影響。 相信看到這裡,各位家長們應該明白維持情緒健康的重要性吧!為此,我們將會介紹一些有關SEN的資訊,以及幫助家長調節自身情緒的小貼士,希望令SEN小孩的家長們更有信心和輕鬆地面對挑戰。
 
SEN分類
SEN大致上分為九個類別,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小孩有可能具有一種或多種SEN,當中包括特殊學習困難、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自閉症譜系障礙、言語障礙、智力障礙、聽力障礙、肢體傷殘、視覺障礙及精神健康問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 2019)。於2018/19學年,共有25 010名SEN小學生就讀公營普通學校,大約佔整體人數7%。當中 自閉症譜系障礙 及 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均佔 SEN 小學生總數的大約四分之一(學校教育統計組,2019;教育局,2019)。故此,這篇文章亦會集中分享有關這兩種SEN的資訊。 



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資訊
家中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小孩,我可以怎樣做? 
小朋友在家裡跳跳紮無時停,令家長無法集中精神辦公做事。小朋友沒有宣洩精力的渠道,家長應該很苦惱吧。面對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小孩,可以: 

1. 安排一些讓小孩發洩精力的活動
只要上網搜尋家居運動,便能找到不少影片。家長甚至可以和子女一起做運動,不但能夠增強抵抗力,還可以促進親子關係。不過謹記量力而為,做足熱身和伸展運動避免受傷!
在這裡我們提供了一些熱身運動以供參考(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與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2016):

-雙手向橫伸直打圈
-雙手叉腰,左右足踝分別提高
-原地踏步,大腿提高至與地面平衡
-雙腿跳躍分開,雙手如同畫圈圈般,同時向橫伸直高舉,然後跳回原位,回復原本姿勢
-微屈膝,雙手先向後擺,然後將手向上搖,並且跳起
-原地跑,約10下

2. 建立規律的生活時間表 
家裡和學校不同的地方是沒有嚴謹的時間表和規矩。為免小孩因為沒有活動而在家中無所事事, 家長可以為小孩設定活動和休息時間,維持正常的生活規律,亦避免讓兒童花過多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例如每天花一個半小時做功課溫習、至少花三十分鐘做運動,其餘時間安排有趣的活動如做手工、一起煮食、做家務、看圖書、看電影、玩遊戲等。
我們在這裡會提供一個簡單的小遊戲幫助小孩訓練專注力: 
-遊戲名叫「勇士過河」 
-在地上隨機擺放剪成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紙張(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星星形),代表河流的石塊 
-要求小朋友站在河的一邊,聽取指令,踩上指定的顏色和形狀的紙張過河。 
-家長可更改指令,將難度提升,例如:
只可單腳跳/要手腳並用地過河(例如左右手放在綠色三角形上+右腳放在紅色正方形上+左腳放在黃色星星形上)
要孩子在前進期間不間斷地唱數字歌或背誦英文A-Z
要求孩子過河期間同時在手上平衡足球,不能掉下
只能踩指定數目和顏色的石頭

3. 多留意小孩的情緒狀態和以同理心開解小孩
家長可以多留意小孩的情緒。由於疫情令社會普遍存在憂慮的氣氛,電視新聞經常報導疫情確診消息,會無形中影響小孩的感觀,令他們出現害怕、緊張、焦躁等情緒。加上長期只能留在家中度日,無法和外界接觸,不單止大人會感到很壓抑,小朋友也會有同樣的感受。此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向自己傾訴,幫助孩子表達和接納自身的情緒。
 
自閉症譜系障礙資訊
家中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小孩,我可以怎樣做? 
1. 透過日記方式,具同理心地理解孩子的行為
自閉症兒童表達能力與一般小孩不同,受情緒困擾時,有時因為無法透過言語表達,可能會透過一些行為表現出來,例如在地上滾動、尖叫、 蹦跳等。由於家長在家與小孩相處的時間多了,可以趁這機會嘗試用日記有系統地記錄小孩日常的行為反應(例如對平滑的表面很抗拒/如果無法得到大人的注意會發脾氣等等),以便理解導致小朋友反應的原因。同時家長可以利用印有情緒的圖卡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

2. 做足心理準備幫助孩子應對轉變
自閉症的特徵是思維上較固執,較難接受轉變。面對疫情帶來的轉變,家長可以預先用簡單的語言向小孩解釋,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並容讓小孩用更多時間適應。家長亦可盡量用簡單清晰的語言解釋疫情情況和保持衛生的重要性,讓小孩容易記住,例如「病毒好細粒,細過粒米,肉眼都睇吾倒。係我地打乞嗤既時候會隨著口水飛沫噴出黎,仲會浮係空氣中。如果你吸左入肺,就有可能受感染。所以我地要戴口罩,減低吸入病毒同將病毒傳俾人既機會。另外,用梘洗手可以沖走病毒,所以都要勤洗手,洗足20秒。」 

3. 輪流照顧
如可能的話,安排多於一個照顧者,輪流分擔照顧的責任,讓彼此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亦有利家長保持平和和耐性。

4. 維持社交和訓練
如果可以,盡量透過非直接面見的方法維持孩子的社交和訓練,例如透過視象會議與朋友見面或者向學校或專業人士查詢在家訓練的方法。


家長情緒健康


日常應付孩子的狀況令我感到很苦惱,現在又要應對疫情,生活無法回復正常,我感到十分無助,到底有誰可以幫助我? 
我們明白在這個非常時期要兼顧各方面的需求並不容易,亦理解情緒變化和不穩定的出現 ,例如容易發怒或者情緒低落。然而,家長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有力量照顧家人。
若你有關於SEN的疑問或者懷疑子女有SEN,你亦不妨可以向學校查詢,有需要時學校將會轉介學生接受專家的評估(包括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等)。 家長亦可透過家庭醫生、醫院普通科門診、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的醫生轉介,接受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 或 醫院管理局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兒童體智測研部(香港大學)的評估及診斷。
 
輕鬆小時刻
以下部份將會介紹三個簡單又容易的方法,希望幫助家長們平靜心靈、緩和心情!



家長可以在以下網址下載心情日記的範本,開始紀錄你每天的心情吧!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6eHL8ICkHPI0X_EwKWVVNlWL8_plN9-1/view?usp=sharing
 
結語
希望各位家長們能夠嘗試以上小貼士,提高對情緒的察覺,並在照顧孩子方面有所得著。願我們能夠一起堅強地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 

參考資料: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 (2019年1月30日)。〈立法會十八題: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提供支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取自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901/30/P2019013000605.htm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2016年11月20日)。〈「家長情緒與兒童發展」研究 家長越多焦慮 越常採高壓手段 加劇孩子「三低」問題〉。《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取自https://www.bokss.org.hk/content/press/20/20161120%E3%80%8C%E5%AE%B6%E9%
95%B7%E6%83%85%E7%B7%92%E8%88%87%E5%85%92%E7%AB%A5%E7%99%B
C%E5%B1%95%E3%80%8D%E7%A0%94%E7%A9%B6.pdf

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與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2016)。《活力keep fit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與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取自https://www.studenthealth.gov.hk/tc_chi/health/health_pe/health_pe_ekf.html

學校教育統計組 (2019)。《2018/19 學年學生人數統計 (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程度)》。香港:教育局。取自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en/about-edb/publications-stat/figures/Enrol_2018.pdf

教育局 (2019)。《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 支援學校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優化措施(CB(4)810/18-19(01)號文件)》。香港:教育局。取自https://www.legco.gov.hk/yr18-19/chinese/panels/ed/papers/ed20190503cb4-810-1-c.pdf

圖片來源:
1)https://unsplash.com/photos/OtrgWAHNlp8
2)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1131458/
3)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289586/
4)https://unsplash.com/photos/FHVdAyPNSSA
5)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905794/
6)https://unsplash.com/photos/NCR1FHsrl3U
7) https://unsplash.com/photos/JfolIjRnveY
8) https://unsplash.com/photos/v-NBXj3Yv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