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程碑
以人為本,以家為心
2021-現在
2023

長沙灣「順庭居」過渡性房屋項目順利完成及住戶開始陸續入伙,並獲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女士, JP、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先生、深水埗民政專員黃昕然先生, JP、本會過渡性房屋督導委員會聯合主席鄭榮科先生及郭烈東先生, JP、總幹事梁少玲女士擔任竣工及入夥儀式的主禮嘉賓。

本會獲社會福利署資助,營辦位於九龍東的綜合社區康復中心試驗計劃,於2023年第二季初投入服務,為九龍東的嚴重殘疾人士提供中心及到戶混合照顧服務。

位於深水埗海達邨的凱雅家舍(中度智障人士宿舍)及凱頌家舍(輔助宿舍),於3月底正式獲得殘疾人士院舍牌照並投入服務,為殘疾人士提供合共83個宿位。宿舍以建立「快樂家舍」為目標,讓舍友投入豐盛家舍生活。

本會駐屋宇署支援服務隊獲屋宇署委聘,由2023年1月起,協助受署方行動影響的業主及居民處理相關清拆及維修命令,服務區域新增至港島區,為期三年。

翠藝中心及尚恩家舍於1月11日舉行開幕典禮,以「SO啟動」為主題,寓意集結社會上的支持力量,令學員的生命增添更多色彩。
本會再次成功投得環境保護署「回收便利點」的「綠在裕民坊」及「綠在寨城」後續營運合約,連同新增營運的「綠在紅磡」和「綠在土瓜灣」,本會的回收服務擴展至整個九龍城區,提供更全面的回收支援及教育推廣服務。
2022

和悅軒─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及幸福雜貨舖─精神健康流動宣傳車,於12月16日假將軍澳翠嶺峰的新會址舉行「開幕典禮暨『希望墟』服務推廣日」,象徵和悅軒及幸福雜貨舖正式開幕,攜手共建一個富希望、活力及精神健康的友善社區。

梁少玲女士接任為總幹事,繼續帶領機構實踐使命,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優質服務。

位於深水埗區「海達邨服務計劃」的翠風中心於8月正式投入服務,提供125個職業康復服務名額。中心設有首間訓練殘疾人士成為朱古力師的製作工場,並成功獲食物環境衞生署發出食品製造牌照,透過多元復康訓練,提升殘疾人士的發展和自我價值,加強工作訓練及就業機會。
2021

總部大樓獲綠建環評既有建築2.0版的鉑金級認證,成為綠色建築物。
由本會營辦的「綠在西貢」正式開幕,是本會營辦的第六個「綠在區區」項目。

賽馬會「回收轆轆」流動環保計劃正式投入服務
2011-2020年
2020

本會負責營運的「綠在裕民坊」、「綠在大圍」以及「綠在寨城」於12月投入服務。

位於深水埗蘇屋邨的「尚恩家舍」正式投入服務。

位於深水埗區的「翠藝中心」正式啟用,提供職業復康服務。

位於啟能綜合康復服務大樓的「尚真家舍」、「尚善家舍」及「尚美家舍」正式投入服務。

順安長者地區中心開始於觀塘區推行為期4年「樂齡同行」試驗計劃。而和悅軒亦協助於將軍澳區推展「賽馬會樂齡同行」延展計劃。
2019

本會第三所幼稚園「楊蔡慧嫻紀念幼稚園」正式開幕,致力為安達臣區居民提供優質幼兒服務。

位於啟能綜合康復服務大樓的「翠業坊」(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正式投入服務。

本會第二間專門提供認知障礙症服務的中心,「維拉荻茜─智活記憶及認知訓練中心」於香港仔正式展開服務。

為期4年的「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外展服務試驗計劃」於全港及九龍區26間私營殘疾人士院舍正式運作。

位於黃大仙的「誠謙兒童之家」及「誠愛兒童之家」正式投入服務。
2018

成立「創老工作室」,推動50+人士發展更自主豐盛的生活。

獲房委會撥款於黃大仙區成立「美東邨重建社工隊」,為受重建影響的獨老及雙老家庭提供支援服務。
2017

土瓜灣牙科診所正式投入服務。

本會營運的第二個社區環保站「綠在觀塘」正式投入服務。
2016

獲公益金資助開展「心悅社─照顧殘疾人士及其年老照顧者服務」。

成立「賽馬會新屋邨支援計劃」,為安達及安泰邨新入伙居民提供全面支援。

獲香港防癌會邀請及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下推展「香港防癌會─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計劃─觀塘中心」。
2014

推出為期兩年的「有『里』新生活社區互助計劃」,支援觀塘區的新來港人士。

「市區重建社區服務隊(九龍)」正式成立,服務區域擴展至大角咀及紅磡。

「地區發展隊」正式成立,為基層市民提供適切的社區服務。

於觀塘道2號,發展面積約75,000平方呎的「都市綠洲」。

成立專為50歲或以上退休人士而設的「悅齡薈」,推動他們貢獻所長。
2013

「樂力長者日間訓練中心」正式投入服務,為黃大仙區有需要的長者提供自負盈虧的復康服務。

「智存記憶及認知訓練中心」於九龍灣彩霞邨開展新服務,服務對象為輕度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照顧者。

「悅安心─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位於順利邨的新辦公室正式開幕,為服務使用者提供優質的家居照顧服務。
2012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牙科服務有限公司獲認可為慈善機構。

「銅鑼灣中醫健康中心」正式投入服務,為港島區的市民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務。

首次在銅鑼灣拓展自負盈虧模式的「CFSC專業人才培訓中心」。

成立「樂健中醫中心」,為市民提供更完備及具質素的中醫服務。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賽馬會大樓優化工程竣工暨揭幕典禮」隆重舉行,標誌著本會各項服務及設施邁向新里程。
2011

位於將軍澳的「翠林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正式開幕。

「YOU CAN─潛能發展中心」正式成立,透過藝術及運動等多元化的手法促進不同年齡人士的發展潛能。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中醫教研中心(牛頭角)」舉行開幕典禮。
2001-2010年
2010

由「中銀香港暖心愛港計劃」資助的「智存記憶及認知訓練中心」正式成立。

「和悅軒─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於將軍澳南區投入服務。

獲「社會福利署攜手扶弱基金」及「蘇格蘭皇家銀行」資助,創立「輔助人員計劃」,助退休人士延展璀璨人生。

「天水圍房屋諮詢及服務隊」的服務擴展至屯門、元朗和東涌的公共屋邨租戶。
2009

開設「彩盈長者日間護理中心」。
2008

成立「日間社區康復中心」。

得到房委會的撥款,成立「天水圍房屋諮詢及服務隊」。
2007

Home Café開幕。
2005

獲社署資助,於黃大仙區提供「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
2004

家庭輔導部轉型為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定名為「活力家庭坊」(綜合家庭服務)。

郭烈東先生接任為第四任總幹事,繼續帶領本會迎接新挑戰,展望未來。
2003

因應長者社區服務重整,將兩所老人社區服務中心轉型為「長者地區中心」。
2002

「智障人士綜合服務」誕生,提供照顧、家居訓練、暫宿服務等。

獲屋宇署資助設立「駐屋宇署支援服務隊」。

開辦綜合青少年教育中心之「跳躍青年坊」。

獲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協辦「中醫診所」,提供內科、跌打、針灸及煎藥服務。
2001

「耆性資源輔導中心」投入服務。

開設精神病康復者的輔助宿舍「安愉及安怡宿舍」。

「長者流動牙科服務」正式啟用。

「成龍景林青少年中心」轉型為自負盈虧的「成龍全人發展中心」,推動全人發展。

獲社署資助,於觀塘區提供「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
1991-2000年
1999

樓高十層的總部大樓正式啟用,提供更多空間開辦各類服務。
1998

開設「全人發展中心」,為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提供全面支援。
1997

在將軍澳開展3所「兒童之家」,照顧輕度弱智兒童。
1996

設立「恬寧居」,為受家暴的婦女及其子女,提供24小時緊急住宿及輔導。
1995

創立「傷殘人士就業輔助計劃」。

第2間老人日間護理中心「橫頭磡老人日間護理中心」投入服務。
1993

將工業社會服務發展成另一模式,名為「僱員服務計劃」。

於藍田德田邨開辦「德田幼兒園」。
1992

獲「成龍慈善基金贊助」開辦「成龍景林青少年中心」。
1991

開辦第二所安老院「任白慈善基金景林安老院」。

開展復康服務,設本會首間的「翠林庇護工場及中途宿舍」。
1981-1990年
1990

開辦「家庭指導服務」。
1987

隨著本會服務迅速發展,總部的地方不敷應用,董事會決定在原址重建新廈。

設立「臨床心理服務」。

「老人社區服務中心」投入服務。
1985

東九龍首間「老人日間護理中心」投入服務。
1984

推出「單親家庭服務」。
1983

第二任總幹事高曉光女士在本會服務26年後退休。總幹事一職由邱可珍女士接任。
1982

增設「成人教育」,為18歲或以上人士提供延續教育及訓練課程。
1971-1980年
1980

展開「翠屏社區發展計劃」,協助居民適應重建後的生活。
1979

發展「工業社會服務」,提供勞工及法例諮詢服務並加強僱員及僱主間的溝通。

設「兒童中心」為忙於生計之家庭提供兒童照顧服務。

開展「鯉魚門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計劃」,發揮社群互助精神解決居住環境問題。
1977

開設「家務助理服務」為有需要長者提供日間照顧。

開辦「老人互助中心」,透過活動讓長者善用餘暇、發揮潛能。
1976

成立「家庭生活教育服務」,推廣家庭教育,減少家庭問題產生。
1974

增設「社區發展服務」,協助觀塘安置區的居民遷徙入住公共房屋。
1972

開展「學校社會工作服務」,以小學生為服務對象。

於調景嶺開辦第一間安老院舍「養真苑」。
前期發展(1970年前)
1968

調景嶺基督教醫療所借出房舍,供本會擴展服務之用。
1966

於竹園及調景嶺興建了102幢三合土平房。
1965

正式易名「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並遷至觀塘翠屏道3號現址為東九龍區人士服務。
1964

開始提供諮詢及家庭輔導服務,設立手工部,並於太子道開設一間小型陳列室。
1962

在調景嶺基督教醫療所內開設幼兒服務。
1961

在調景嶺為肺結核病康復者設立「膳食中心」;同時為該區寄宿學生提供膳食及學習支援。
1959

開始在竹園第四區興建20多所石屋。
1958

高曉光女士被派接替文教士之工作。
1957

完成興建竹園徙置所第二區第一批的3所石屋。
1956

覓得旺角洗衣街221號地下作辦事處。
1955

借用旺角中華基督教會聖恩堂展開工作,是本港最早開辦家庭服務的機構之一。
1954

美國聯合長老會宣教士文美莉女士創立「美國長老會福利部」,為內地難民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