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幹事的話
總幹事 梁少玲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的使命是服務有需要人士,致力促進家庭功能,透過多元化服務,實踐機構使命,創造一個理想的成長環境,建設美好生活。
2021至2022年,香港社會各階層都在努力適應新常態下的步伐和生活。本會作為提供多元化服務及促進家庭功能的社會服務機構,雖然部分計劃和服務受影響,但各個核心服務仍有重要發展,堅守信念,發揮協作及創意精神,為大眾提供適切服務及支援。
在兩個以復康服務為主的核心服務帶領下,於2022年推展社會福利署資助的深水埗海達邨服務計劃,包括凱雅家舍和凱頌家舍,共提供83個中度智障人士住宿及輔助宿舍名額,以及翠風中心提供125個職業康復服務名額;結合現時啟能綜合康復服務大樓六項服務及蘇屋邨兩項服務的經驗,本會的復康訓練及住宿服務單位進入新的里程碑。期望在各服務群組建立地區連繫,發揮各方的協同效應,支援服務使用者的需要。
疫情持續多時,本會不斷提升基層醫療健康服務,與市民一起抗疫。去年11月9日舉辦的「觀塘區新冠疫苗接種日」,為長者、復康人士、照顧者及社區人士提供一站式免費新冠疫苗諮詢及接種服務。因應多間院舍的確診人數急升,院舍外展醫生到診服務團隊於今年3月16日至6月15日內,增加到院舍的探訪治療/視像診症服務至每星期七次,以協助院舍防控疫情。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專業外展服務試驗計劃(港島及九龍區)在疫情期間無間斷支援居住在私院的殘疾人士。
在照顧長者方面,特別感謝一班委身熱誠的同事開創多項服務,以緩減疫情對長者的影響。有見區內不少染疫長者需要即時支援,我們短時間內召集近40位曾確診並已康復的同事組成「社區抗疫守護隊」,為社區確診長者提供上門家居支援服務。另外,設立「防疫在線」電話支援獨居雙居長者服務,由輔助專業人員接聽來電,為九龍東有需要長者解答疫情資訊、評估病情、送上緊急食物、藥物及疏導情緒,一個月內收到330多個來電,及後服務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擴展至九龍區。
面對人口急遽老化,長者服務團隊關注認知障礙症長者及照顧者的需求。在「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計劃的支持下,本會首創「認知障礙症行為心理症狀紀錄」應用程式,當中的資料紀錄有助照顧者與醫護人員溝通,藉着科技改善他們的社交聯繫及生活質素。另一方面,我們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港幣364萬元,在樂華邨、牛頭角邨及花園大廈推行為期三年的「腦友鄰舍在牛頭角計劃」,透過社區教育增進居民對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理解,有助建立認知友善社區。
我們關注青年人及家庭的精神健康。於2021年7月,獲香港公益金資助推出為期三年的「童心藝行」學生情緒健康計劃,通過表達藝術為受焦慮困擾的學生提供及早預防、及早辨識、及早介入的支援。本會同時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賽馬會『家• 添晴』 家長支援計劃」,自創手機應用程式「心情盆 JOY」,方便家長自學及應用「接納與承諾治療」技巧,促進個人及家庭精神健康。另一項為期三年的「幸福家友站」推廣及支援將軍澳家庭精神幸福計劃,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項目成功招募167位義工、20名專業人士及社區領袖,連結成協作伙伴,首年度的受惠人數超過2,100人。
除了提供多元化服務外,本會亦承擔企業社會責任,身體力行推動環保工作。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支持本會於總部大樓進行「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賽馬會大樓綠建環評認證及優化工程」,以提升能源效益。項目於2021年12月獲綠建環評既有建築2.0 版鉑金級評級,成為綠色建築物。
機構的成長是有賴各員工的支持和努力,本會為員工提供多元化培訓項目,包括領導力及管理培訓課程、專業培訓、工作技巧、專題課程、身心靈課程等。另一方面開展友伴同行計劃,由資深管理人員以亦師亦友的身份協助新管理人員適應機構文化和角色轉變,促進新舊管理層的交流互動。
2021-2022年,感恩共事團隊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下努力不懈,秉持機構的使命和信念,承傳前總幹事的帶領,真誠為社會服務。我藉此機會感謝董事會、各方團體及各內外持份者的支持。展望來年,挑戰和變化不會少,期待着與工作伙伴、社會各界繼續同心協力,攜手跨越困難,為社會有需要人士帶來共融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