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我家 Homemory — (大埔北區)社企皮革工藝 助學員打開無形的窗
2025/04/03
日期: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資料來源:我家 Homemory — 社區人家
參考網址:請按此
在大埔林村的市集,一個小小的攤位擺放整齊的皮革錢包、卡片套,每一針一線都縫製得細緻講究,帶着手工製作的獨特溫度。這些作品來自「思藝手作A-soulroom」,一個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創立的社企,透過皮革工藝,讓殘疾人士掌握一技之長,也讓更多人看見他們的才能與價值。
藝術創作助發揮潛能,同時推動多元共融。
站在攤位後的是「思藝手作」代表郭思捷(Kenny),他笑着向我們介紹:「思藝手作源於殘疾人士的職業復康訓練,我們希望透過藝術創作,讓學員發揮潛能,提升他們的參與及發揮,同時推動多元共融。」
「思藝手作A-soulroom」這個名字,靈感來自「窗戶」的概念。Kenny解釋說,過去社會對庇護工場的了解有限,彷彿有一道無形的窗將工場內外隔開,讓學員的才能與努力難以被看見。因此,他希望透過這個品牌,「打開這扇窗,讓更多人看到庇護工場內的學員不只是能工作,更能創造價值。」
//自閉症人士專注度高,手工細緻,而且能夠精確地按照指示完成作品。//
Kenny坦言,皮革工藝最初只是工場內的一門興趣班,讓學員體驗不同的手工技能。「試着試着,發現自閉症人士在工藝製作上表現得很好。他們專注度高,手工細緻,而且能夠精確地按照指示完成作品。」由最初只是以手作形式學習,後來工藝中心逐步承接加工生產,甚至出口至上海、日本及歐洲,亦成為本地設計師的合作夥伴。
而這門工藝,確實為學員帶來改變。Kenny分享說:「有學員原本負責簡單的信件包裝或零件裝配,覺得工作枯燥無味,經常請假,甚至不願上班。但當他開始接觸皮革工藝後,從幾乎每天缺席,變成準時報到,甚至主動學習新技術,希望提升自己的工藝水平。」
//因為知道作品最終會交到客戶手上,這份責任感讓他們更用心、更加投入。//
這不只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一種態度上的改變。「他們開始要求自己做得更細緻,因為知道作品最終會交到客戶手上,這份責任感讓他們更用心、更加投入。」Kenny說,當學員發現自己能夠製作出精美的工藝品時,那份自豪感和成就感,讓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
【鼓勵走出工場 展覽市集練膽量】
除了參與產品製作,Kenny亦鼓勵學員走出工場,親自教授皮革工藝。他回憶道:「最初安排學員教學時,他們都很緊張,甚至不敢開口。但當發現學生願意聆聽,慢慢地就建立了自信。」
隨着經驗累積,學員開始掌握講解技巧,甚至能夠示範製作步驟。「當他們站在講台前,清晰地解說工藝流程,那份成就感讓他們更願意主動接觸外界。」Kenny說,從過去埋頭製作,到今天能夠向他人傳授技藝,這種轉變讓學員重新認識自己的能力。
在Kenny看來,庇護工場的學員不應只局限於簡單、重複性的工作。「我希望透過展覽與市集,讓更多人看到,他們不只是『可以工作』,而是能夠創造出高質素的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