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活動
媒體報導: 【關愛共融】康復路上有她相伴 重拾信心走下去
2016/04/13
日期: |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
資料來源: | 香港01 — 好生活 |
標題: | 【關愛共融】康復路上有她相伴 重拾信心走下去 |
參考網址: | 請按此 |
二十多歲那年,阿心確診患上情緒病,她形容,像一枚計時炸彈,隨時傷害自己。自此進進出出醫院,辭工養病,養著養著,連落街散個步也不願,終日不出家門,幾乎與外面世界斷絕了。她今年三十多歲,又重新回到人群中。訪問當天,見她說話稍稍緩慢,一字一頓的,但句句淡定,談笑風生。她的師傳阿May笑說,從不 擔心阿心的人際關係,她很懂social(社交)。阿心聽著,在旁偷笑。「身邊的人都疼我,我要學習感恩。」這幾年,阿心到底幸運,在九龍灣機電工程署大堂,與阿May合力打理「&other Café」,連顧客也對她好。想一想,阿心最大的幸運,是她周遭充斥的共融氣氛。
阿May女兒也像阿心一樣大,所以早當她是女兒。每天上班十小時,扣除每人食飯和一小時,也有八小時相處。早上阿心站收銀,阿May煮咖啡;到了下午,就調轉崗位。阿May說,為了讓阿心熟習所有工作,自己外出吃飯或放大假,她也應付自如。
從前阿心沒信心,店舖剩下自己,她會緊張到手震。
「擔心做不來。」這種如影隨形的默念,太多次拉她回低谷。但現在,阿心已打倒這心魔。她再不怕Café推出新飲品,不怕自己記不入腦搞砸,她試著一筆一劃寫在記事簿,搭車時或空檔時,就暗中背默。
「慢慢做,慢慢熟習。」阿心份外輕鬆,像形容小菜一碟。
訪問時,阿May經常肯定阿心,該稱讚時,她總毫無吝嗇地稱讚。「她從前當過連鎖快餐店的經理,有工作底子。不過因為情緒病,喪失自信。」「她比從前進步了。自從她做了職員,升職後,覺得有責任,不可以再像從前。」阿心默默地聽著,耳濡目染。
「我比從前自信,願意行多一步。現在當義工,探訪弱智人士及老人,幫助有需要的人。去年做滿50小時義工,獲頒銅章。原來我能做到,只要有信心,終有成功一日。」阿心
充當阿心「師傅」的阿May,從前做大排檔,工作時風風火火,從不作老好人,即使對著學員,她也不降低要求,所以她不笑時,貌甚嚴肅。四年前,她加入基督 教家庭服務中心綜合職業復康中心轄下的餐廳「Home Café」,第一次與殘疾人士共事,學員包括有自閉症的、智障人士、情緒病康復者、過渡活躍症患者、肢體傷殘人士等,而情緒病康復者當中有阿心。
「我特登報讀心理學會精神急救班,擔心自己處理不來。從前搭巴士,見人自言自語,即刻彈開。現在觀念扭轉,多站在他們角度思考。原來十多歲是病發高峰期。」阿May從前見過阿心當學員時情緒不穩的情狀:「見她頭耷耷,我在旁鼓勵她,別理那些幻覺,專心工作就好。」
阿May笑言自己「阿媽上身」。與阿心的母親,兩個「阿媽」第一次見面,是在醫院,當時阿心做完一次大手術。「第一次見,她不停多謝我照顧她女兒,說很放 心將個女交給我看顧。」事源阿心身體出現毛病,並沒有告訴母親,只悄悄告訴阿May,後來千方百計才迫到她入院做手術,幸好及時,大大減低對身體的創傷。 阿心回憶起這件事,也深感慶幸,她平時捉住阿May講心事,想不到這救回自己的身體。往後阿May和阿心的關係又再不一樣,連繫超越同事的關係。她們齊齊 說,早已超越「師徒」關係。
「從前做大排檔,性情急躁;在這間機構工作後,比從前更有耐性,體諒他們吃了藥,沒有記性,對他們較為包容,於我是很大的改變。」阿May
阿心想起,從前當學員,在餐廳企足三小時,負責盛兩餸飯時想過,我不能久站,做不長啦。又有次,看著返工必經的那條「長命斜」山路,每次都很怕,覺得自己捱不下去。「我身形肥,很怕行斜路,行樓梯。」
記者迅速反應,開了個玩笑:「只是因為條斜路?」
社工和阿May即刻回說:「許多學員也怕了條斜路。」
從沒想過,原來一條斜路,幾乎讓阿心或其他學員打退堂鼓。阿May曾說過,當學員是他們的交叉點,不一定人人可以捱過,始終有的只為敷衍父母要 求,hea過就算,也有的心理上堅持不下 。「只是因為條斜路?」真的沒想過。他們有許多理由,外在或內在,就此躲回更溫暖的溫室裡,不願回到人群中。這個反問,也反映記者沒能共感他們的內心狀況。想像著阿心,應該經歷許多許多這種打退堂鼓的念頭,才走到今天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