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年9月將推行首階段「長者社區服務券試驗計劃」,料惠及1,200名長者;特首梁振英昨宣布,研究將服務券擴展至住宿照顧服務。有機構稱計劃實施時或需將服務加價。
「長者社區服務券」首階段計劃是前朝政府已提出的政策,為期4年,共撥款3.8億元,當中1.2億元將予社福機構購置設備。
1200人受惠 能者多付
首階段今年9月推出,針對身體機能中度缺損、正輪候社署院舍或須社區照顧的長者,合資格者按家庭入息比例,每月可獲資助2,500元至5,000元,在8區選擇日間護理中心服務、家居照顧服務,或兩者兼有服務,可惠及1,200人。
梁振英昨稱,港府將透過不同嶄新及較靈活資助與服務模式,令長者有更多元化選擇,下一步將檢視「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研究將有關資助模式擴展至住宿照顧服務的可行性。
社署補充,是次計劃以「能者多付」為原則,即使用者的負擔能力愈少,政府的資助愈多。社署會按長者的住戶收入,以決定長者的共同付款金額。署方將於今年7至8月邀請合資格的長者參與計劃。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綜合長者照顧服務(長者照顧)服務總監唐彩瑩認為,新計劃有別於以往,政府按服務向機構一筆過撥款的方法,需逐個長者個案資助5,000元。她指這未必足以涵蓋服務成本,或需按長者使用量索取市價收費,即變相將服務加價,如長者需要的服務量超逾5,000元,或需補錢買服務。
錢跟人走 不滿可轉換
耆康會主席麥建華說,此計劃屬「錢跟人走」,如長者不滿服務,亦可自行轉換。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指,新計劃引入不同社福機構提供服務,帶動市場競爭,相信服務收費不會加得太多。
另外,政府會增加以傳統資助模式提供日間護理服務名額,消息人士稱現時有2,589個名額,今年度會增110個,下年度則增182個,而財政預算案亦會按此基礎上增加資源。當局會就明年新成立的日間護理中心及單位,延長兩小時服務時間至朝八晚八。
醫療費增 憂不足應付
長者社區照顧券即將推出,但有長者憂隨着醫療開支日增,資助額不足應付,亦有長者希望照顧券可用作聘請24小時看護,稱幫助會更大。
79歲的何太罹患多種疾病,還需照顧患老年退化症的88歲丈夫。她直言,二人僅靠綜援過活,每月儲蓄所餘無幾;加上近年丈夫情況轉差,擔心日後無力照顧老伴。
現時兩老靠社福機構提供政府資助的綜合家居服務,每周上門清潔家居及送飯。何太認為醫療開支隨年長而增加,擔心5,000元的家居照顧資助額不足:「長者都只是想照顧得好一點,無其他要求,希望(資助額)多一點。」
若可聘24小時看護 幫助更大
同樣需照顧老年退化症老伴的83歲陳伯說,太太如同小孩,廿四小時「黏到實」,日間雖有親戚協助照顧起居,惟晚上需靠自己獨個兒照顧太太,因而感吃力。「行開一會都不能放心。」陳伯稱。他認為長者社區服務券欠靈活性,如資助金額可用作聘24小時看護,對於社區居住的長者幫助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