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活動

媒體報導: 職場受同事欺凌普遍 製造不良文化 高層漠視懶理

2013/08/07

媒體報導: 職場受同事欺凌普遍 製造不良文化 高層漠視懶理
 
資料來源:

新報 -港聞 – A9

日期: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標題:

職場受同事欺凌普遍 製造不良文化 高層漠視懶理

參考網址: 請按此
 
剪報:新報-職場受同事欺凌普遍 製造不良文化 高層漠視懶理
 

工作是生活其中一部份,但原來過半數人都受過職場欺凌,如被人單打、專啃惡頂工作,僱員輔導機構指,大部份被欺凌者都懦弱怕事,社交技巧亦差,若情況未被阻止,加上社交網絡催化,分分鐘在公司造成不良文化。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盈力僱員服務顧問,於5月份委託浸大,訪問了509名在職人士,結果發現,53%曾遇過職場欺凌事件,當中被人惡意批評挑剔,和被派「惡啃」工作最多,分別有64%和50.3%。除此以外,被同事排擠、被人暗中放箭、被安置於較差的工作環境的情況,亦屬常見。不過,42.4%都指不會因「被恰」而反抗,只會啞忍,14.1%則表示不會放在心上。調查顯示,被欺凌時,52.5%同事都置身事外,而且有54.8%受訪者指公司管理層都知道事件,但53.4%則指即使管理層知道,都不會理會或處理。

被「恰」與性格能力有關
盈力僱員服務首席顧問孫立民指,研究亦發現,受訪者認為被欺凌者和性格、人際關係和職級都有密切關係,不少都認為「被恰者」都是懦弱怕事、社交技巧差、工作表現差,分別有83%、80%和82.8%表示認同;亦有95.3%和90.9%受訪者認為他們是基層或前線員工,和年資較短。至於「恰人者」,則分別有97.8%和74.3%受訪者認為他們有後台和是高層。

孫立民稱,調查顯示大多數情況上司都不會處理問題,但他認為若公司內遭欺凌的員工越來越多,會形成一種不良文化,卻不能將「搞事份子」調職工作崗位或解僱,對於新入職的同事而言,亦會感覺到並非一個好的工作地方,對公司有莫大傷害。

WhatsApp興起新欺凌戰場
他又指,近年社交網站和WhatsApp等溝通工具興起,為欺凌問題多加一個戰場,亦令問題越鬧越大。他指,要解決職場欺凌問題,最好以制度解決,建議上司及管理層加強與前線員工溝通,不定期約見不同職級的同事,特別是性格較內向和欠缺人際關係技巧的,以了解他們遇到的困難,並保證面談內容絕對保密。此外,公司亦可應設立內部意見機制,接受不具名的投訴,並可設立導引計劃(Mentorship),委派正面和資深員工作為新同事的導師(Mentor),協助新同事適應,並提供除上司以外尋求協助的途徑。

上司開WhatsApp群組獨漏她
職場欺凌難以避免,即使是往日一同工作的戰友,也可因「新老細」上場,轉向針對自己,被欺凌者日日提心吊膽,最終患上初期焦慮症。專家指,由於被欺凌者沒有良好社交技巧,不斷啞忍甚至可能會想尋死。

昔日戰友疏離
今年四十多歲的June,在一間公營機構當文職廿多年,是公司老臣子,但數月前部門的一位新主任,上任後搞小圈子,June便因沒有「埋堆」,並和上司「頂嘴」,被視為上司「眼中釘」,如當她呈交的文件有用錯標點、行距不一等,上司便會把文件電郵給整個辦公室的同事,用嚴厲言詞指摘。
同事常在玩WhatsApp,原來上司開了個同事群組,唯獨沒有邀請她加入。昔日合作無間的友好同事,變得對她有所避忌,更表示:「費事俾老細以為我好Friend啦!」

而且,即使上司和同事都知道她腰傷未癒,上司卻要求她搬運很重的文件箱,並說:「唔係幾箱都搬唔到呱?」更將她的座位安排在又冷又有異味的角落。不過,由於工作表現評核在即,所以June亦敢怒不敢言。

開電郵冒冷汗
6個月後,June陸續出現壓力症狀,每次打開電郵都會冒冷汗,害怕收到上司批評。當有人穿高跟鞋走過,便全身發抖,以為是上司要走過來斥責,儼如一頭驚弓之鳥,經過輔導員的初步評估,認為她有初期焦慮症症狀。

盈力僱員服務高級經理吳慧琪指,大部份被欺凌者性格都較儒弱,社交技巧亦差,但啞忍只會助長欺凌,不少求助者都會出現焦慮和抑鬱等症狀,甚至有自殺念頭。
面對欺凌時,她建議要改善社交技巧,對欺凌言語有適當回應,亦不要太敏感,對號入座,否則只會令自信心更受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