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活動

媒體報導: 香港防癌會—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計劃特刊 癌症家庭支援計劃啟動 免費提供支援服務

2016/03/30

日期: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A27
標題: 香港防癌會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計劃特刊
癌症家庭支援計劃啟動 免費提供支援服務

香港防癌會—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計劃 特刊 癌症家庭支援計劃啟動 免費提供支援服務

一個家庭若有癌症病人,會對整個家庭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為了協助癌患家庭積極面對人生並疏導他們的情緒,香港防癌會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支持及捐助下,與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協作,推出香港防癌會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計劃(下稱計劃) 。計劃於早前(3月17日) 舉行啟動禮,現正接受轉介及申請。

啟動禮由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香港賽馬會董事葉樹堃、香港防癌會會長梁智鴻醫生一同主持。葉樹堃表示,香港賽馬會與防癌會合作已久,希望藉是次計劃幫助本港更多有需要的癌患家庭。

一同參與啟動禮的還有香港防癌會主席朱楊珀瑜,她在典禮上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支持及捐助,讓癌症患者及其家人受惠。「患者與照顧者的關係是互相依靠,不能分離,故為照顧者提供支援同樣重要。」她又指出,一部分患者正值生育年齡,故加強對其未成年子女的支援亦是計劃重點之一。

計劃與夥伴機構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合作,提供港島及九龍2個服務中心,服務範圍覆蓋全港,為癌患家庭提供全面支援。

(圖1) 一眾嘉賓為計劃舉行啟動儀式。朱楊珀瑜(右2)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支持及捐助,以及主禮計劃啟動儀式的香港賽馬會董事葉樹堃(右3),令香港防癌會
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計劃可以順利推行。

(圖2) 曾患有鼻咽癌的尹先生一家於啟動禮現場分享他們的經歷,鼓勵癌患家庭要積極溝通。

(圖3) 葉樹堃表示,賽馬會希望能透過是次計劃,為癌患家庭提供適切及持續的支援服務。

家庭支援計劃 外展探訪 主動關懷
醫療費夠嗎?何時才能康復?之後還能工作嗎?這些只是癌患家庭需要面對問題中的冰山一角,卻已經為他們帶來巨大壓力,甚至影響正常生活。有見及此,香港防癌會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支持和捐助下,推展為期3年的先導計劃香港防癌會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計劃,聯同夥伴機構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全面支援不同階段的癌患者及其照顧者之需要。

 

目前為癌症患者提供的支援多以治療為主,對於患者情緒、家庭及社會關係方面的援助較為欠缺。香港防癌會主席朱楊珀瑜表示,治療癌症不僅是指醫好患者的身體,還包括患者及其家人的心理,讓他們在面對癌症時維持積極心態。

社工/護士跟進每個家庭
是次計劃為癌症患者、其子女及其照顧者提供身、心、靈及社交方面的支援。「每個個案都有註冊社工或護士跟進,指導護理、提供康復飲食營養貼士,亦會提供情緒支援及處理患癌後衍生的實際問題。」朱楊珀瑜又指,計劃收到不少已康復和受專業培訓的「同路人」加入,透過他們的分享,相信癌患家庭能得到更可靠的支持。「我們亦不時安排茶敘,癌患家庭在計劃結束後仍可透過小組分享,將家庭支援計劃的力量傳遞下去。」

香港防癌會自2011年已開始類似服務並支援逾1,300宗個案。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下,是次計劃更伸展覆蓋全港,提供的服務完全免費。除情緒支援外,如癌患家庭有經濟方面的需求,香港防癌會亦提供癌症藥物資助計劃,以及癌症康復中心等服務,供有需要人士進一步申請。朱楊珀瑜還呼籲社會各界集中更多力量,共同支援本港癌患家庭。

有關詳情,可瀏覽計劃網站(http://whih.cancersupport.org.hk),或直接撥打3921 3777(香港島及離島區)及2950 8326(九龍及新界區)查詢。

(圖4) 朱楊珀瑜表示,癌症影響整個家庭,故需要適當支援與援助,協助他們積極面對人生。

綜合服務配合轉介 支援社區抗癌工作
近年本港癌症發病數字有增無減,面對癌病及接受治療,無疑對癌患病人及其家人的生命造成衝擊。以服務有需要家庭為使命的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下稱CFSC) ,便是香港防癌會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計劃的夥伴機構,致力透過旗下70多個服務單位及東九龍的社區網絡,支援九龍及新界區有需要的癌患病人及其家庭。

CFSC以觀塘區為核心,提供多元化的綜合社區服務,目標對象以基層市民為主。對於成為計劃的夥伴機構,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總幹事郭烈東表示:「這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因為癌症支援及諮詢是一項專業工作,藉著計劃建立的合作平台,同工能夠與防癌會的專業團隊交流,汲取有關癌症的知識,同時吸收提供地區醫療服務的經驗。」

CFSC亦致力發揮綜合服務的優勢,透過旗下中醫診所、臨床心理、營養、精神健康、社區護士及陪診等服務,加上註冊社工的情緒輔導及社區資源轉介等支援,以協助病人及其家人應對癌症帶來的各種挑戰。

這項為期3年的計劃,CFSC的目標是支援1,250宗家庭個案。為宣傳此計劃,CFSC已發信通知社會福利署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區內教會、醫院,以及有聯繫的非牟利機構等,徵求合適的轉介個案。然而,郭烈東強調,若要達成預設的服務目標,機構內部轉介是關鍵所在:「我們會善用CFSC的地區網絡優勢,透過機構內部的不同服務單位舉辦宣傳及推廣,因為不少服務單位的同工接觸個案家庭時,不時發現家中有癌患成員,屆時便可轉介給計劃同工跟進。」

(圖5) 郭烈東表示,CFSC致力發揮綜合服務的優勢,透過中醫診所、臨床心理、營養、精神健康、社區護理及陪診等服務,支援有癌患成員的家庭。

港大培訓和成效評估 鞏固計劃支援模式
在本次計劃中,香港大學將就如何整合支援項目模式提供專業培訓和成效評估。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陳麗雲表示,身體上的病痛雖可得到醫治,但癌患者家庭或多或少會產生諸多情緒上的傷痛。

學系此前曾對防癌會推出的先導計劃進行研究,發現近1/3至一半的病人在確診後出現擔心、抑鬱、焦慮及失眠等症狀。「類似的情緒在親人身上也有所表現。」陳麗雲指出,因對癌症不了解,病人及其家人難免手足無措,甚至因長期存在的負面情緒影響正常生活。

關注家人溝通 正面對待
有見及此,學系為計劃設計了一整套「身、心、靈」培訓方案。除了傳授普及的癌症知識、食療、按摩以及一些簡易運動方法外,家庭溝通亦是方案重點。「首先,要與子女解釋癌患父母的狀況,讓他們不會因胡亂猜測而不安。另外,夫妻之間更要溝通,不要因過度關注病症而彼此疏遠,亦不要因忌諱死亡而閉口不談。」陳麗雲指,家人之間深入溝通,消除隔閡,方能更好地面對癌症。

癌患家庭如何能從自身做好家庭支援工作呢?陳麗雲建議,癌患家庭可主動學習癌症知識,正視癌症。「癌症治療通常會有嘔吐等副作用,令病人沒有胃口,家人可學習一些開胃的食療菜譜。」她鼓勵癌症家庭積極面對,在治療過程發掘能令人開心的小事,當雨過天晴後,全家人的關係會更緊密。

(圖6) 陳麗雲指,癌患病人會影響整個家庭氣氛,不論患者或親人都需要情緒上的支援。

支援病人家庭 照顧身心社靈
抗癌過程中,受苦的不只是病人,家屬往往由於照顧癌患親人,而承受沉重壓力,連帶身體及情緒健康都受影響。在社區服務方面經驗豐富的CFSC便特別為癌症家庭提供癌症資訊及情緒支援,有需要時更可安排病人家屬免費約見臨床心理學家及營養師。

CFSC醫療健康服務高級服務經理黃華純強調,患者及其家屬的情緒支援不容忽視:「社工或臨床心理學家也會鼓勵病人與家屬多溝通,讓家屬了解治療過程對其身心的影響,從而在日常生活中作出遷就和體諒。親人若能耐心陪伴身旁,對病人是莫大的安慰,病人也可以多肯定家人的付出。家屬也要保持健康,適當休息,並讓自己有安靜下來的時間。正面樂觀當然好,但也要學習接受自己的傷感,接納自己能力有所限制,不要把所有責任放在自己身上,要多找渠道抒發,也可以參與我們舉辦的茶聚,在分享中彼此支持。」

計劃團隊的成員包括註冊社工、護士、活動助理及義工。註冊社工梁淑晶曾接觸不少個案,她指許多癌患病人及其家屬因擔心病情,起初確診需要大量關於癌症療程及護理的資訊,而計劃的護士及社工會為他們解答疑問,並提供正確的抗癌資訊,避免病人因誤信偏方而延誤治療。

觀塘區有不少低收入及獨居長者為癌症所困,他們的經濟及居住環境都出現問題。計劃團隊會協助他們申請適合的社區資助,如綜合援助、殘疾津貼、醫療基金、體恤安置及輔助儀器等。另外,亦會轉介他們使用CFSC的其他服務,包括心理健康、家居照顧、陪診及送飯等服務,令支援更加全面。

(圖7) 黃華純(右)表示,癌症支援計劃以家庭為單位,可顧及癌症病人及其家屬的情緒支援。旁為梁淑晶。

過來人現身說法  鼓勵病友積極抗癌
兒孫滿堂、擁有美滿家庭的劉女士,年多前原本過著愜意的退休生活、然而一次身體不適,檢查後被告知患上第三期卵巢癌,人生頓時蒙上陰霾。入院接受治療之際,劉女士藉香港防癌會—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計劃獲得不少抗癌資訊,康復後她更加入計劃的地區支援小組,為其他癌患病友打氣。

當醫生告知劉女士患癌時,劉女士的子女表現激動,但性格樂觀的她反而心情平靜。「他們擔心很正常,事出突然,加上已是第三期,癌細胞有擴散迹象。但我覺得癌症不是無得醫,只不過要打一場硬仗,更加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入院後,經醫院院牧同工介紹,劉女士聯絡計劃社工諮詢癌症資訊,了解卵巢癌的成因和護理須知,以及治療及食療方面須注意之處。

「化療最為辛苦,當時體重從150磅急降至120磅,頭髮全部掉光,很多時身體虛弱得連說話也沒氣力。幸好藉着社工講解,事前已對化療及抗癌藥的副作用有心理準備,令過程沒有想像中辛苦。」劉女士強調,治療癌症必須遵照醫生的指示,加上適當地鍛鍊體魄及均衡飲食,當然還要保持心境積極開朗。

註冊社工曹自強負責跟進劉女士的個案,並鼓勵她參加地區支援小組,與同路人分享抗癌故事。他說﹕「我處理的個案中有位癌症患者四出尋求另類療法,更拒絕接受手術治療,於是我便安排對方出席茶敘,由劉女士向她分享治療經歷,果然,那位病友不久後便願意接受手術,現正康復。」

透過計劃社工及護士的主動關懷、電話輔導、癌症諮詢、情緒支援、外展探訪、小組分享等,加上更多像劉女士的過來人,以戰勝癌症的自身經歷,燃亮別人的生命,定可為更多癌患家庭注入正能量。

(圖8) 劉女士(左)康復後加入計劃的地區支援小組,分享戰勝癌症經歷,為其他正在與癌症作戰的病友打氣。旁為曹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