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活動

媒体报导: 中学生精神状况 接近长期病患者

2012/09/16

媒体报导: 中学生精神状况 接近长期病患者
 
数据源:

文汇报 - 港闻 - A13

日期: 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参考网址: 请按此

香港一向是「压力之都」,有大型调查显示,中学生自评精神健康状况只有40.6分至45.7分(满分为100分),与长期病患者36分至40分接近,而且越高年级越精神不振。另分别有16%学生至18%学生坦言,经常感到情绪低落、绝望或焦虑不安,情况令人关注。研究小组建议家长主动关心子女情绪需要,促请政府对全港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定期身体及情绪健康调查。

有见近年中学生面对精神困扰越来越严重,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2011年至2012年5月期间,合作展开「中学生家庭生活与精神健康研究」,以问卷访问7所位于将军澳、观塘、黄大仙区的中学学生,以了解中一学生至中六学生家庭生活、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以及功课压力、学业成绩满意度等,共收回问卷6,151份。

年级越高精神健康越差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及稳定,自评分数平均逾50分,但仍有约17%学生认为身体情况欠佳,步上数层楼梯也「有一定限制」。另学生情绪及精神健康堪忧,受访中学生自评精神健康状况为40.6分至45.7分,分数随年级增长递减,反映学生越高年级,精神状况越与长期病患者接近。

近两成人经常情绪低落
另分别有16%学生至18%学生受访前4星期经常感到情绪低落、沮丧或绝望;又或紧张和焦虑不安。63%学生表示,功课压力很大;约40%学生不满意学业成绩,越高年级情绪越强烈。另6%学生至8%学生坦言,失去人生方向,但随着年龄增长会有所改善。至于家庭生活方面,约21%学生平均每周少于1天和父母一起活动;约10%学生认为父母经常想控制他们的生活,这感觉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

理大护理学院助理教授麦艳华建议,家长多留意子女情绪健康,主动与子女沟通。她又认为,学校、小区、政府须多管齐下,推广活动及政策,定期了解学生身体及精神健康。上述研究将继续进行至2014年,并将多访问17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