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梁振英下周三发表《施政报告》,经济发展、贫困、老龄化、房屋和环保等5个方面的问题将成为其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的焦点。为应对社会人 口老化问题,安老理所当然成为《施政报告》其中一个重点。据悉,《施政报告》会提出参考长者医疗券计划,于9月试行「长者小区照顾服务券」计划,为 1,200名身体机能中度缺损的长者,提供每月上限5,000元的资助,让长者选择购买非政府机构的家居照顾服务,实行「钱跟人走」。计划首阶段于观塘、 黄大仙、东区、沙田等8个地区试行,为期4年。社会福利署前日已邀请非政府机构提交标书。
前特首曾荫权过去提出多项建议,都被梁振英「搁置」,但曾荫权去年在《施政报告》中提出的「长者小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则落实有期,将于下周三公布。
中度机能缺损 每月五千
计划首阶段,会先服务被评定为身体机能中度缺损的长者,服务券面值划一为每月5,000元,并采取政府与长者共同付款原则,政府按申请人的经济状况,提供 2,500元至4,500元的资助,长者再补贴500元至2,500元,自由选购适合的服务,包括日间护理中心服务、或日间护理服务,以及改善家居小区照 顾的混合模式。
目前约有6万名长者使用小区照顾服务,当局决定会先于观塘、黄大仙、深水埗、东区、沙田、大埔、荃湾及屯门8区试行,社署有监察机 制及定期检讨,确保服务质素。社署前日已向非政府机构介绍服务计划的内容,并邀请有兴趣的非政府机构提交标书,下月15日截止,社署于4月公布结果,9月 正式推行,为期4年。
有意申请的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综合长者照顾服务总监唐彩莹表示,长者有选择是好事,较现时小区照顾,只能单一选择「日间护理 服务」及「改善家居小区照顾」更具弹性。但长者身体转差,需要上门服务种类及次数增加,如上门洗澡等个人照顾项目,接受复康治疗、认知障碍评估等,担心长 者未必能负担自付费用。
资助金额少 难聘人手
不过,唐彩莹认为,服务券价值5,000元,较护 老院服务每月成本7,000至8,000元还少,担心难请到足够前线人手,包括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社工及前线照顾员。她说:「前一两年专业人手不 够,最低工资实施后,照顾员婶婶宁愿转行做保安员,无新人入行,不少照顾员又届退休之年。人工太贵,钱不够,担心请不到人。」
唐彩莹指,计划不足以令全部体弱长者得到小区照顾,有接受小区照顾服务的长者反映,希望政府资助模式更灵活多变,如资助聘请家佣及物理治疗师上门评估费用,让长者获得24小时家居照顾,她让他们留在小区。
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陈章明欢迎政府落实推行计划的时间表。他指,委员会构思长者小区照顾服务券,就是要「钱跟人走」,试行要在多些地区作试点,以及提供多类别、多种类,如引入社企作服务提供商。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在去年2月已表示,服务券计划将分两阶段推出,测试「钱跟人走」的资助模式,第二阶段可能会引入较复杂的元素,以照顾长者的不同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