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活動
Healthy Tips: Chinese Medicine Emergency Treatment on Skin Allegy
2012/05/16
健康專題: 急救皮膚病 回復靚靚 | |
資料來源: | 太陽報 – SUN Life - Fit Avenue - E19 |
日期: |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
標題: | 急救皮膚病 回復靚靚 |
參考網址: | 請按此 |
訪問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中醫教研中心(牛頭角)馮榮昌主任醫師 | |
愛美是人的天性,人人也想皮光肉滑,然而當衞生情況欠佳、免疫力變差,或受着先天影響時,各種皮膚病隨時突襲,在幼嫩的肌膚上肆意「侵略」,為你帶來泛紅、脫皮甚至潰爛的情況!想皮膚繼續健康漂亮,跟痕癢無比的感覺絕緣,便要認清幾種本地常見的皮膚病,從中西醫學了解其成因,有狀況時盡快求醫,才是上策。 從中醫角度,濕疹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濕疹一般由風熱、風寒及異氣﹙致敏原﹚引起。中醫師馮榮昌表示:「風熱的皮膚會較紅、灼熱,患者會容易口乾及喉嚨痛;風寒的濕疹會特別痕癢,常有流鼻水、打乞嚏等徵狀。」另一原因是體質濕熱引起:「天氣潮濕、常吃煎炸肥膩食物都會引起急性濕疹,會很癢很紅,患者更會出現便秘、口臭、小便偏黃等現象。」 至於慢性濕疹則是由於體質虛弱,分為氣虛和血虛者:「氣虛的人因長期食無定時、時常過飽或過飢、過分疲勞或壓力大引致,患者會出現怕冷、食欲不振的情況,皮膚泛紅痕癢,但不算太嚴重;血虛的人則因經血過多或休息不足而引起,皮膚特別乾燥,會出現脫皮情況。」一般而言,慢性比急性濕疹需要更長時間治理,馮醫師提醒患者若發現皮膚出現狀況應盡早求醫,否則急性濕疹容易變成慢性,更會令體質變虛,手尾更長。 中醫認為牛皮癬是血脈不暢通、脾虛、腎虛、壓力過大而引起,馮醫師強調牛皮癬與手腳癬並非相類:「牛皮癬的質地較硬並易出血,蓋有多層銀白色鱗屑的丘疹或斑片,驗證時會用棉花棒刮其表面,看看皮屑會否脫落並會否流出露滴型的血。」目前,牛皮癬多靠內服中藥調理身體,從而改善皮膚狀況。 中醫角度認為這是身體虛弱,血氣差而引起,而經常身處潮濕地方、家居及個人衞生欠佳亦有利真菌生長。馮醫師指:「很多人會將腳癬認錯為濕疹,前者的邊緣比較清楚而厚重,後者則較模糊,分布較散。」腳癬會出現滲液、發白、痕癢、脫皮的情況,而病情較為反覆,需要長時間治理,而一般多靠外敷中藥。而西醫則認為可塗減真菌藥膏,但需耐性,當徵狀減退後仍要塗多一段日子,以防復發。患者需注意手腳乾爽,並選穿吸濕性強的棉襪子,並不要和其他人一起洗澡、共用清潔用具,以免傳染他人。 |
如對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中醫教研中心(牛頭角) 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3107 4113或電郵至 health@cfsc.org.hk本會將儘快與閣下聯絡。 |
按此瀏覽中心網頁 |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中醫教研中心(牛頭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