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活動

Media Coverage: Research on Office Bullying - Press Conference - Singpao

2013/08/07

媒體報導: 打工仔受辱 四成寧啞忍 公司懶理投訴 等同助長欺凌
 
資料來源:

成報 – 要聞 – A2

日期: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標題:

打工仔受辱 四成寧啞忍 公司懶理投訴 等同助長欺凌

參考網址: 請按此
 
News clipping: Sing Pao - Research on Office Bullying Press Conference
 

作為打工仔,有否在工作表現上,被過分挑剔?不公平地編排工作時間?或在網絡或電郵等,被人「篤背脊」?被人鬧做狗?一項調查發現,逾半成受訪者在職場曾遭受一種以上的欺凌行為,面對這些不合理的對待,超過四成被欺凌者只會選擇啞忍,若想尋求援助也不易,因為有逾半受害人表示同事會置身事外。負責調查的機構認為,若公司不處理投訴個案,等於鼓勵欺凌行為,最後或會招致損失。他們建議管理層應設立機制,接受不具名投訴,並加強與前線員工溝通,以減少工作間的欺凌行為。

日前有部門主管懷疑遭受同事欺凌,怒斬積怨多時的同事,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在職欺凌問題。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轄下的盈力僱員服務顧問,於今年5月透過電話訪問了509名在職人士,以了解職場欺凌問題,這是他們首次進行的同類調查工作。

背後中傷侮辱最常見
調查結果顯示,當中八成受訪者認為,最常見的欺凌行為包括被背後中傷、言語侮辱、行為騷擾及被整蠱等。53%受訪者曾遇到一種以上的欺凌行為,當中包括被惡意批評、被人鬧做狗及被迫做厭惡性工作,但超過四成的被欺凌者選擇啞忍,只有一成人會向上司或有關部門反映和投訴。調查又又發現,52.2%的被欺凌者認為其他同事是「花生友」,對自己被欺凌的情況視若無睹,只有25.2%的同事會安撫及抱不平。54.8%的被欺凌者相信上司知道發生該欺凌事件,但近六成的上司都會選擇不理或表示不清楚事件。

盈力僱員服務顧問首席顧問孫立民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很多管理層不願處理公司內部欺凌事件,原因是部分欺凌行為涉及主觀感受,難以介定對與錯,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均會自辯,屆時就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他建議上司及管理層應加強與前線員工溝通,可以不定期約見不同職級的同事,了解他們遇到的困難。

公司應設不具名投訴
他認為公司應設立內部意見機制,接受不具名的投訴,由專責小組展開調查。當公司要處理工作分配或編更事宜時,公司應透過特定的制度安排分工,避免再發生不公平的情況。他又稱,若公司不處理投訴個案,等於鼓勵欺凌行為,最後或會招致損失。

除了管理層要積極處理工作間欺凌事件外,被欺凌者亦應懂得保護自己。盈力僱員服務顧問高級經理吳慧琪在同一場合認為,很多被欺凌者十分在意同事的談話內容,經常「對號入座」,胡思亂想下造成心理壓力。

被欺凌者面對欺凌行為又只懂得啞忍,欠缺正面宣洩和傾訴途徑,後果非常嚴重。她表示,曾有求助者證實患上抑鬱症或焦慮症,甚至有自殺行為。她提醒被欺凌者應該拒絕欺凌事件,例如上司指派不合理的工作時,可以有禮而堅決地拒絕。她又謂,如果欺凌情況非常嚴重,被欺凌者就應向管理層反映事件和向專家求助。

「老臣子」受百般針對
工作間欺凌情況甚為常見,但不要輕看其嚴重性,40多歲的文員,被新入職的主任肆意欺凌,不單止把事主調至較冷及有異味的座位,以圖孤立事主,當受害人做錯輕微程序時,便以電郵通知所有同事,務求把事件放大,向外宣傳,以達到其欺凌的目的。在承受如此不恰當的欺凌事件後,事主的自信心大受影響,情緒出現問題,更患上焦慮症,需向專業人士求診。

盈力僱員服務顧問首席顧問孫立民昨日在記者會上分享兩宗個案,他表示June從事一間公營機構的文職人員20多年,算是公司中的「老臣子」,八個月前,一位新主任入職成為她的上司,誰料June的噩夢從此開始。

新上司對她的工作百般挑剔,倘若她呈交的文件出現絲毫錯誤,例如用錯標點,行距不一等,上司便把該文件透過電郵發送全部門同事,公開指摘她的錯處。上司又以裝修為由,安排事主坐在又冷又有異味的位置,把她孤立起來。同事也不敢主動邀請她外出用膳,擔心上司以為她們是好朋友。

倉務員被笑「豬腩肉」
在沉重的心理壓力下,直接影響June的工作心理狀況,孫立民進一步稱,每當她打開電郵都會冒冷汗,當有人穿高跟鞋走過時,她會以為是上司走過,全身發抖。後來便求診,經輔導員初步評估,證實June患有初期焦慮症的徵狀,須要轉介到臨床心理學家作進一步治療。

至於化名阿郁是一間大型鎖店的倉務員,他入職三個月一直被同事嘲笑體形肥胖,被稱為「豬腩肉」。同事時常模仿他笨拙的動作,又笑他的手臂儼如金華火腿一樣,令阿郁非常難堪。由於天氣炎熱,阿郁有較大的體味,同事都會嘲笑他放毒氣。他曾向經理反映被欺凌情況,但經理卻認為這是同事間開玩笑而已,不作理會,令阿郁感到非常無奈,最後決定向專業人士求助。

輔導員認為阿郁的自我形象低落,同事的言語欺凌對他的心理造成極大傷害,嚴重打擊他的人際信心,即使轉了新的工作崗位,阿郁亦會擔心同類情況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