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活動

Media Coverage: Press Conference O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 Singpao

2015/03/26

日期: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資料來源: 成報 – 港聞 – A6
標題: 逾一成學生容易焦慮 少數想自殺自殘 須關注精神健康
參考網址:  請按此

圖片: 逾一成學生容易焦慮 少數想自殺自殘 須關注精神健康

學生功課壓力大,容易衍生焦慮,一項調查顯示,有一成以上學生(1,430人)於受訪前過去的兩星期內容易出現焦慮症狀,更有半成以上學生(667人)經常出現嚴重焦慮症狀,他們會感到低落、沮喪或絕望,更曾有自殺或自殘的想法。團體認為在校內要定期推行與精神健康有關的活動,如精神健康教育、抗逆能力,以提升青少年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及認識,亦應多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生活。 本報港聞部報道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及理工大學護理學院由2011至2014年期間合作,進行了一項中學生焦慮及抑鬱情緒與個人、中學生焦慮及抑鬱情緒與個人、家庭及學校之相關因素研究家庭及學校之因素研究,共訪問了12,518名中學生,以了解中學生焦慮情緒、抑鬱情緒及與個人、家庭、學校的相關因素。

高年級功課壓力更大
在經常出現焦慮症狀的667名學生中,75.3%於受訪前四星期差不多每天或每周超過一半或以上的天數感到低落、沮喪或絕望,更有81.1%的情緒焦慮學生差不多每天或每周超過一半或以上的日子,覺得自己很差勁、覺得是個失敗者及使自己或家人失望。值得留意的是在經常出現焦慮症狀的學生當中,有接近一半人(49.2%,328人)差不多每天或每周超過一半或以上的日子曾有自殺或自殘的想法。

學生感到較大功課壓力情況,受訪學生當中,有60%(7,508人)感到功課壓力較大;而高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學生情況嚴重。

善用社區資源尋援助
研究單位昨日稱,無論學生、家長及學校,應善用社區資源,及早尋求專業人士的支援,讓有情緒困擾的學生獲得適切的協助,減少問題惡化,以建立求助文化,減低標籤效應。

17歲的沐仔曾受情緒及精神困擾,於2012年開始在學校出現行為問題,及後未能參與課堂。在停課期間,其情緒低落及焦慮,後來更因不安全感而攜帶攻擊性武器上學,因被學校發現這怪異行為而轉介至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接受服務。中心亦為沐仔的家人提供情緒支援及精神健康教育,讓家人更能認識兒子的需要,改善親子關係。在各方的支持下,加以音樂的夢想,讓他能在情緒的困擾中,重新起步,繼續自己在中專課程的學業和音樂夢想。